不一樣的陪伴,改變過往輔導刻板印象
志工 / 蘇北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
阿廣一到敦安辦公室後,臉上沒有太大情緒變化地扳著臉孔,給人一種不是很好親近的感覺。
我嘗試上前介紹自己後,他簡短回了我幾句,便低頭拿出畫冊開始畫畫,還順道對我說:「你如果覺得無聊可以去找別人聊天沒關係,不需要硬要和我聊天。」我心想怎麼可能就放著不管,因此快速詢問是否能在旁邊看他畫畫就好,阿廣點了頭。在團體中自我介紹時,阿廣也快速帶過,因此讓團體氣氛一度緊張起來。而我們真的就這樣什麼都沒有說,離開敦安上了車。
我緊跟在阿廣後頭,讓他先選了位子,便走到他位子旁看著他,他沒有給我什麼回應,我就當作沒關係地坐了下來。一路上他戴起耳機,拿出兩本地理講義抄起筆記,我則拿出隨身帶的書籍,一邊看書一邊觀察,什麼話都沒有說。
正當我看到累了把書收起來想要休息一下時,阿廣也把講義和耳機收進包包,突然主動地問了我:「你是讀什麼大學和什麼科系?」當我一回應完之後,便和我討論起他認為:輔導很沒有用,就算說了再多,最後要改變的還是自己;此外,輔導者不該站在好像在幫助人的角色,或是好像比較厲害而高高在上,應該要向朋友一樣,平常怎麼說話就怎麼說話。我笑著回應他說:我就是讀諮商輔導相關科系的喔!
在那之後的團體過程,我有時候會開玩笑地嘲笑他,他也會反將我一軍,「請自行腦補」和「腦袋有洞」之類的用語在我們對話之間顯得理所當然。下午的團體活動,阿廣參與度增加,也開始和其他成員和工作人員互動,甚至在晚上時,在團體中表示對我的感謝。
有些人認為「陪伴」是沒有幫助的舉動,我認為其實是對「陪伴」用詞的誤解,缺乏幫助的是「無效的陪伴」,因此要思考的就是何謂「有效的陪伴」。
陪伴阿廣的過程中,許多看似沒什麼作為的過程,其實是經過評估之後,針對不同意圖採取不同策略的結果。
在車上的對話討論後,我理解了阿廣過去的輔導經驗,我沒有表示贊同但接受了他所表達的,甚至不逃避的表明自己的學習專長,其實背後意圖也是要讓他有被接納的感受,並且以此作為後續策略的出發點,我開始用更自然的方式與他互動,背後的意圖其實就是建立關係,另一層目的,則是期待自己與他的關係,可以影響到他與現在或未來助人者的關係,進而讓他可以轉化原先對輔導與助人工作的印象,而能更開放地參與團體。在敦安從事心理衛生志工進入第五年,我很高興自己能夠一步一步運用所學,盡力使之有效地實踐在服務上。
|